查看原文
其他

法治信仰丨《检察日报》头版【大检察官访谈】充分释放法律监督效能 助推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

通州检察 2022-08-14



充分释放法律监督效能

助推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

——专访二级大检察官,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雅频


朱雅频带队走访北京市律师协会,征求律师界“两代表一委员”对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建议。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要乘势谋势蓄势积势。”近日,赴四个分院就贯彻落实《意见》进行调研指导的二级大检察官,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雅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坚定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何为势?如何把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专门就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印发文件,这是着眼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在‘紧要处’落的重要一‘子’。”朱雅频表示,《意见》的印发,为检察机关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推进法律监督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不断破解制约检察职能发挥和影响检察制度优势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11月24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市委《实施意见》将检察元素和首都元素紧密结合,既为全市各级党委引领各方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要求上来提供具体指引,也为检察机关充分释放检察制度蕴含的蓬勃生机和优势活力提供履职‘工具箱’。”朱雅频说,全市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意见》、落实好市委《实施意见》,确保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为推动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以党的政治建设

统领新时代首都检察工作


今年1月至10月,北京市检察机关受理“四大检察”案件同比上升59.8%,案件办结率同比上升14.5个百分点;监督办案占比由第一季度的8.9%提升到26.1%,依职权主动监督案件数同比增加186.9%……记者发现,全市检察机关在人员编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同比却更高质量完成了更多的业务量,执法办案与监督办案结构比也在不断优化。那么,这些业务数据变化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

采访前,记者回溯了北京市检察机关近一年以来的重要会议和重大工作部署,发现“以‘更强党建’统领首都检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更富实效’的发展”这一重要思路,自今年初第十一次北京市检察工作会议提出后一直贯穿于全年的检察工作实践中。

“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检察工作焕发出来的政治力量,正在成为检察力量的最大变量和最大增量,是首都检察发展‘提档增速’水到渠成的要诀。”朱雅频说,业务数据变化的背后,是“以检察党建成效审视检察业务实效,以检察业务实效检验检察党建自觉”的生动体现。

跳出数据,从更宏观的检察发展维度去看,检察实践在党建统领下不断转化为检察实效——融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检察队伍教育整顿,组织开展“思想大解放、检察大发展”大学习大讨论,思想力量成为检察力量硬核;深化检察为民办实事,加强民生领域检察监督,“检察+12345热线”、六地互联网远程直播公开听证等生动履职模式不断涌现;紧盯“治理赤字”,建立“市院主导、分院主推、基层院主责”的脱薄争先体系,将党组领导作用传导到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畅通组织体系经脉气血,43个党建品牌、21个基层检察文化品牌蔚然已成……



“突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检察工作发展,主要是深刻领悟和把握‘检察党的建设与检察业务建设之间的关系,检察执法监督办案政治标准、法律标准、社会标准之间的关系,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同有效破解首都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难题之间的关系’这三对关系。”朱雅频说,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对检察工作的根本性保障作用,就是要把全市检察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意见》要求的轨道上去。

精准“咬合”

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今年5月,北京市海淀、昌平、大兴、怀柔四区检察院围绕服务保障“三城一区”发展召开跨区域协作座谈交流会并共同签署会议纪要。据了解,涵盖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四区检察院在北京市检察院的指导下,以“牵手”协作促工作联通、职能融合,创新建立了涉“三城一区”案件绿色通道和日常联络机制,合力保护知识产权、保障优质营商环境、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联合开展检察服务。

如何推动检察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

“统筹推进首都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和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与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需求‘传动齿轴’精准对接的‘咬合度’与‘咬合力’。”对此,朱雅频连用了两个“咬合”来强调。他表示,全市检察机关秉持“检察工作只有融入大局才有天地;检察制度只有支撑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基层治理才有价值”理念,以实现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生态文明、民生福祉、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六个明显提升”的需求侧为牵引,推进检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精准把握履职切口体现检察使命担当。

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起点带来新要求,检察产品供给体系与大局工作需求的适配性不断提升。

“检察领域供给侧改革要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适应性和灵活性。”关于如何精准“咬合”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朱雅频介绍,全市检察机关守正创新,以首都特色检察品牌建设为载体,集约配置和均衡布局优质检力资源,为保障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建设、护航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守护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小确幸”、融入共享共治的首都社会治理格局等贡献更多检察力量和智慧。



“关键要办好自己的事”

催生检察质量变革


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要坚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的问题导向,聚焦检察能力建设这个核心,深化“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结构调整是重点”的履职实践。

据悉,北京市检察院于今年研发上线了检察管理监督平台业务考核系统,将51项指标以可视化图表的形式为全市检察机关搭建提供比对的“擂台”,在“一键”捕捉问题、传导压力的基础上,促进执法监督办案质效的提升。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然要求我们正视新发展阶段首都检察执法监督办案质量的实然状态与应然要求之间的差距,深刻领悟把握检察执法监督办案质量事关检察制度的生命力,突出质量取胜的价值导向。”朱雅频说,全市检察机关都要紧盯带有标志性、基础性和牵引力较强的质效评价指标,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持续消除检察工作领域的“发展赤字”“治理赤字”。

如何让微观的指标组合起来充分体现系统观念?

记者发现,北京市检察机关强化“以评价指标系统化支撑工作指导系统性”理念,创设“四大检察”结构比、案源结构比、执法办案和监督办案结构比等一系列考量指标。数据显示,全市检察机关在案件规模总量增加的情况下,“四大检察”结构趋向协调优化。对此,朱雅频将其概括为“以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来实现检察力量系统性重塑”。


同时,基于“让监督工作成为硬任务”的思考,北京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第一时间把行刑衔接中线索双向移送纳入考核范围,通过移送数量和成案率来全面考核双向移送线索工作成效,在加强监督的同时实现指标间的互相制衡。




“要让检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成为解决检察发展质量问题具有标志性、基础性和重大牵引力作用的动力引擎,持续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在量的积累中实现质的升华,不遗余力推进首都检察业务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和检察监督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朱雅频说。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采访的最后,朱雅频告诉记者,“乘势谋势蓄势积势”,就是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在把握新时代检察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上下功夫,切实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带动和促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并与其他监督形式有机贯通,在有效破解“法律执行和实施仍是亟须补齐的短板,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问题上不畏艰难、攻坚克难,“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首都检察发展业绩!”

来源:京检在线

编辑:张帅帅

历史链接

法治信仰丨最高检印发通知:依法惩治恶意欠薪违法犯罪,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特别关注丨今天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法治信仰丨陈一新:正确认识和把握十大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


通州检察公众号

微信号 : bjtzjc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